生化檢驗目前已經成為臨床醫師診斷疾病、觀察療效、判斷病情的發展和預後不可缺少的工具,但是影響生化檢驗結果的因素很多,也很複雜。隨著近年來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各醫院檢驗科先後引進了各種類型的自動化生化分析儀,大大提高了臨床生化分析的精密度,同時檢測方法學的改進和校準品質量的提高,使得分析的準確度得到很大提高,但分析過程之外的影響因素常被臨床醫生和檢驗工作者所忽視。本文對引起生化檢驗結果誤差的各種分析前因素進行了闡述。
1、生理因素對生化檢驗結果的影響
  影響檢驗結果的生理因素可分為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兩種類型。主要有年齡、性別、運動、情緒、體位改變、生活方式、妊娠、季節變化、海拔高度、生理性波動等,現分述如下:
 
1.1 年齡 正常生長期兒童由於骨骼生長使得成骨母細胞分泌鹼性磷酸脢(ALP)增加,因此生長期 兒童的ALP的活性比健康成人要高3倍左右;新生兒肝臟缺乏葡萄糖酸轉移脢,不能將未結合膽紅素轉化為水溶性的結合膽紅素,因此血清總膽紅素(TBIL)和間接膽紅素(IBIL)水準比正常成人高;年齡還可以影響體內的血脂水準和腎功能,人體肌酐(Cr)清除率每隔十年有所減少。這些實例都說明了年齡的變化會影響到某些生化檢驗的結果,因而在臨床檢驗工作中應針對這些專案在不同的年齡段制定相應的參考範圍。
1.2 性別 不同性別其體內的性腺激素水準不同,並且生育期女性的性腺激素水準還隨其處在月經週期的不同階段而有明顯變化;此外和肌肉代謝有關的分析專案如Cr和肌酸激脢(CK),其血清水準男性明顯高於女性。因此對於這些有性別差異的專案,需要針對不同的性別制定相應的參考範圍。
1.3 運動 強烈的肌肉運動可以明顯加快體內的新陳代謝,暫時的變化的是血清游離脂肪酸迅速下降後繼而上升,丙酮酸和乳酸亦接著升高;細胞脢的釋放引起血清CK、丙氨酸氨基轉移脢(ALT)、天冬氨酸氨基轉移脢(AST)、乳酸脫氫脢(LDH)的升高;磷酸肌酸分解增多,導致血清Cr、磷的濃度升高,有時可升高25%甚至更多。因此為減少運動對檢驗結果的影響,一般主張在清晨抽血,住院病人可在起床前抽血,匆忙起床到門診的病人應至少休息15分鐘後采血。
1.4 情緒 情緒激動、緊張可影響神經—內分泌系統功能,使血清游離脂肪酸、乳酸、血糖(GLU)等升高。故采血前患者情緒應保持穩定,同時護理人員應向患者作適當解釋,以消除患者不必要的疑慮和恐懼。
1.5 體位 改變體位改變時血液迴圈與體液迴圈之間的平衡發生改變,導致血清內細胞成份和大分子物質濃度發生改變。例如由臥位變為立位時,血清內ALP、甘油三酯(TG)、白蛋白(ALB)等會增加5%以上。有報導站、坐、臥三種體位元的不同組合變化對血脂多種成分都有影響,認為血脂採樣當以坐姿為佳。為兼顧多數受試者的情況,生化血樣的抽采體位應以坐姿為宜。
1.6 生活方式 非素食者的飲食是高蛋白或高嘌呤,其尿酸(UA)、尿素氮(BUN)的水準比素食者高;富含魚油的飲食會降低血清中TG和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水準;攝入咖啡因會影響某些游離藥物和激素濃度的測定;吸煙和飲酒會對某些生化項目產生影響,嗜煙者血液一氧化碳血紅蛋白含量可達8%,而不吸煙者含量在1%以下,此外兒茶酚胺、血清可的松亦較不吸煙者為多,而飲酒後會使血漿UA、乳酸增加,長期飲酒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γ-穀氨醯轉移脢(γ-GT或GGT)水準亦會增高。
1.7 妊娠 當女性處於妊娠階段時,由於血容量增加導致血液稀釋,使微量元素水準明顯降低;妊娠期代謝需求增加使脂肪動員增加,使血清TG、載脂蛋白AI(ApoAI)、載脂蛋白AⅡ(ApoAⅡ)和總膽固醇(TC)特別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大大增加;妊娠時胎盤生成ALP、甲胎蛋白(AFP)、急性時相反應期蛋白(APRP)等,使它們相應的檢查結果升高[4];在妊娠後期,胎盤產生的雌激素和絨毛膜促性腺生長激素使血糖的水準升高。妊娠是特殊的生理過程,臨床醫療人員查看孕婦的檢測結果時應充分考慮妊娠的影響。
1.8 季節變化 在北半球由於夏季比冬季暴露於日光中的時間較長,因而維生素D的水準會升高,TC則與之相反。因此當病人在不同的季節檢查這些類項目時,應考慮季節變化帶來的影響。
1.9 海拔高度 一些血漿中的分析物如C反應蛋白(CRP)、轉鐵蛋白(TRF)等因海拔高度增加而減少,而血紅蛋白則反應性增高。因此當病人在兩個差別很大的海拔高度做這些項目的檢查時,對於結果的分析應考慮高度的影響。
1.10 生理性波動 皮質醇的釋放呈週期性變化,通常在早晨6點達高峰,午夜時降至最低。此外尚有報導膽紅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血清鐵亦是清晨最高,而血鈣中午最低。
2、飲食對生化檢驗結果的影響
  飲食一方面影響血液中多種物質成分,許多化學成分如GLU、TG、ALP、磷等容易受到飲食成分 特別是近期食譜的影響;抽血前1天進食高蛋白食品會導致BUN、UA等結果偏高,但對Cr影響不大;高比例不飽和脂肪酸食物可減低膽固醇含量;含咖啡因飲料可使血漿游離脂肪酸增加,繼而使腎上腺素和腦組織釋放兒茶酚胺增多。另一方面進食後血中脂質特別是TG的增加,可導致血清或血漿呈乳白色樣渾濁,這可給比色、比濁或滴定等帶來一定干擾,然而目前許多生化檢驗項目都是用比色等分析方法進行的,這就干擾了檢驗的準確性。因此臨床生化血樣原則上必須堅持空腹采血。但是如果讓患者空腹時間過長超過16小時後,因為過度饑餓反而會使血清ALB、TRF、GLU、補體C3含量下降,而血清膽紅素因清除率減少而上升。
3、藥物對生化檢驗結果的影響
  藥物對檢測的影響非常複雜,國內外都進行了許多研究,並有許多專著論述。藥物引起生化檢驗結 果出現誤差的原因可分為物理干擾和化學干擾,物理干擾是由於藥物進入體內後使血清的物理性質如顏色等發生變化進而影響某些專案的檢測,而化學干擾是由於藥物本身的化學性質如藥物的強還原性等對體內某些物質測定的影響。此外,許多藥物的副作用使肝、腎功能發生改變而引起檢驗結果異常。近年來,利用過氧化物脢催化過氧化氫(H2O2),以Trinder生成反應檢測體內代謝物質濃度,如GLU、TC、TG、HDL-C等,但是由於某些藥物如維生素C等有較強的還原性,易與反應中H2O2起作用,降低紅色昆亞胺的生成致使這些項目的測定結果偏低;長期口服避孕藥的婦女,由於肝脢的誘導合成增加,可使TG及轉氨脢升高。值得注意的是長期靜脈點滴的病人留取標本時可使標本稀釋,造成某些專案結果偏低,又因靜點時高濃度的藥物進入標本中,使許多檢驗結果發生巨大變化。因此護理人員應避免在靜點時和用藥4h以內採取檢驗標本,必要時停藥後再查,以防藥物的干擾作用。
4、標本採集對生化檢驗結果的影響
  4.1 採集時間 同一患者在不同時間所採集標本的檢驗結果會有明顯的差異,為了盡可能取得檢驗條件的一致性,生化檢驗原則上都是於清晨早餐前或進食12h後採集。這是因為進食後血液中的某些化學成分有較大幅度的波動,而飲水還可使血液稀釋,所以此期間血液成分的波動不應忽視,此外在臨床上血液生化指標參考值的調查與界定,通常以空腹血樣的檢測值為統計樣本。但是在某些急診情況下,為了爭取搶救時間, 接診後需立即進行治療,且同時需要進一步生化檢查以判斷病情的發展和預後,此 時應該注意輸液及藥物對生化檢驗結果的影響,儘量在輸液及藥物治療之前採取標 本並立即送檢。
  4.2 採集部位 實際工作中有時能遇到患者短時間內生化結果出現較大幅度的波動,分析其原因除患 者病情的急劇變化和靜脈補充液體的影響外,血標本的採集部位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臨床上常有危重患者需要多通道輸液,在採集他們的血標本出現困難時,有些標本是 從輸液側肢體甚至輸液的同一條靜脈採血,這樣血液稀釋和輸液藥物的影響將會使檢 驗結果出現很大的誤差。所以在採集血標本時應盡可能避免在補液側肢體採血。
  4.3 抗凝劑 草酸鹽、枸櫞酸鹽、EDTA的抗凝原理是與血液中的凝血因數ⅣCa2+發生反應從而阻斷凝血反應,因此使用抗凝劑將會使血清中的Ca2+、Mg2+含量下降;抗凝劑本身還常含有某些的離子成分如K+、Na+,它們在使用抗凝劑後的血清濃度會升高;某些脢的活化還需要Ca2+、Mg2+的輔助,當使用上述抗凝劑後,這些抗凝劑與標本和試劑中的離子結合,使得游離Ca2+、Mg2+的含量明顯減少,從而抑制這些脢的活性;此外草酸鹽可與乳酸、丙酮酸發生競爭性抑制,又能與LDH、煙鹼輔脢腺嘌呤二核甘酸(NADH)、尼克醯胺腺嘌呤二核甘酸(NAD+)形成複合物。因此用這些抗凝劑分離的血漿一般不適用於脢活性的測定。肝素為含硫酸基團的粘多糖,對ALT、AST、LDH、酸性磷酸脢(ACP)無影響,適用于急診時迅速分離進行測定,但值得注意的是肝素對CK等脢有輕微的抑制作用,因此臨床上生化檢測除纖維蛋白原測定外,基本都是採用血清標本。
5、標本處理、儲存對生化檢驗結果的影響
  5.1 標本處理 檢驗科收到標本後如果先45℃水浴10min,再3000rpm離心5min即可使血清LDH、K+濃度顯著升高,因此只需要低速離心分離血清即可。
  5.2 標本儲存 標本分離前放置太久可造成溶血,另外,由於葡萄糖的酵解作用和細胞對葡萄糖的利用導致標本採集後的血液葡萄糖濃度進行性下降,有報導全血樣品中葡萄糖在室溫下條件下,每小時約酵解5%;Na+、Cl-、K+靜置2-3h後則會有明顯上升的趨勢。血清蛋白對脢蛋白有一定的穩定作用,如果沒有細菌污染,大部分脢存在於清蛋白中可在室溫下保存1-3天而活性不受影響,但是也有有些脢如CK放置4h後其活性明顯下降;前列腺酸性磷酸脢極不穩定,在離體後較短的時間內活性即明顯下降,此外大部分脢在低溫下比室溫更穩定,但有些脢如醛縮脢(ALD)在低溫下特別是-20℃冰凍時,可引起不可逆性失活;LDH在低溫下反而不如室溫穩定。標本分離後放置太久,其水分容易蒸發,使標本濃縮而結果偏高。因此標本應儘快分析,對於暫時不能分析的標本應該先密封然後保存於4℃冰箱中。
6、標本狀態對生化檢驗結果的影響
  6.1 溶血 溶血是臨床生化檢驗中最常見的一種影響因素,它能引起很多指標明顯異常。引起標本溶血的原因有很多:注射器或容器內不乾淨;抽血時使用的針頭過小、抽血用力過大、較長時間地使用止血帶、產生過多的泡沫;抽血後未取下針頭直接將血液注入容器內、混勻抗凝劑時用力過大等。因此有研究者主張抽血時不束紮止血帶,因紮帶可造成局部淤血、缺氧、水腫、溶血等而影響檢驗結果,若確需紮帶,則不宜過緊,且不能超過1分鐘。溶血的干擾機理有以下三種: 一是血細胞中高濃度組分逸出,使測定結果增高,血細胞內濃度比血漿中濃度明顯高的物質有LDH、ACP、AST、K+,只要輕微溶血就可以對這些項目產生很大影響。另外若某些物質的血細胞內濃度低於血清濃度時,則溶血相當於血清被稀釋,因而使這些血清成分特別是發生重度溶血時的檢測值降低,這類項目主要有Ca2+、Na+、Cl-、UA等。二是血細胞成分進入血清中後因化學反應而引起其他物質的濃度改變,如溶血後紅細胞的磷脂進入血清被血清中的磷酸酯脢水解,其結果造成血清無機磷濃度顯著增高。三是血紅蛋白本身顏色對檢測的光學干擾,血紅蛋白的顏色在431nm和555nm波長附近能使比色、比濁法的吸光度增高,如溶血引起重氮單試劑法膽紅素測定結果明顯升高。實際上,以上三類干擾在溶血標本中同時存在並可相互作用,因而使受影響的檢項更為複雜,這在超微量、高精度和多指標的檢測分析中顯然不可忽視,因此,嚴控標本溶血是保證檢驗品質的重要方面。
  6.2 脂血 血液脂濁可散射光線,所以對吸光度一般產生正向干擾,導致某些項目如ALB、UA、總 蛋白(TP)等測定結果偏高,此時即使使用兩點法或連續監測法不能排除脂血干擾[24]。而 在pH10以上的環境中,乳糜中的TG會皂化可使血清逐漸變清,使許多比色法測定如 Ca2+、Cr、ALP、TP等結果產生負誤差,此時可以用雙波長法或設計樣本空白消除干擾。 在某些實驗室用乙醚處理脂血以消除脂濁對生化檢驗結果的影響,但是乙醚處理的脂濁標 本雖然可以排除脂濁對ALT、AST、TP等指標的干擾,但是不能排除對ALB、GGT、LDH、 BUN、GLU、Ca2+等指標的干擾。
  6.3 黃疸 膽紅素對反應結果產生黃色化合物的比色分析影響很大,一般可以用樣本空白或兩點比 色法、連續監測法來消除膽紅素對黃色結果的影響,但由於膽紅素不穩定,隨著膽紅素 被氧化為膽綠素、膽褐素而變色,此時如果使用兩點法、連續監測法同樣也不能排除膽 紅素對結果的干擾。此外膽紅素作為一種還原劑對氧化反應有干擾,如氧化脢法測定 GLU、TG、UA、膽固醇等,因為膽紅素可以與上述過程中H2O2分解產生的新生態氧發 生反應,從而使新生態氧與氧化脢法反應中的色源物質結合減少,導致結果偏低。此時 也可用雙波長法或設計樣本空白消除干擾,亦或當外觀檢查發現是黃疸血清時可先除蛋 白,然後加膽紅素氧化脢預先將膽紅素氧化成較穩定的氧化產物膽褐素,可大大減低甚 至消除膽紅素的干擾。
綜上所述,影響生化檢驗結果的標本因素確實很多,亦很複雜,因此分析前的標本品質問題不能忽視。檢驗人員除了應該不斷的加強專業學習外,還應該多向臨床各科室宣傳和講解分析前標本的品質控制對保證檢驗結果的重要性。臨床醫療人員也應該瞭解標本因素對檢驗結果的影響,在分析病情時應排除這些影響因素。臨床科室與檢驗科攜手合作,共同把好分析前的品質關,保證檢驗結果的準確性,為臨床提供可靠的診療依據。

患者2周前健康體檢時,檢查血液常規:WBC 6500/uL、Hb 13.2 gm%、PLT 19千/Cumm。患者當時無任何不適,無皮膚、牙齦出血,無皮膚瘀點、瘀斑、黑便、血尿等出血表現,無乏力、噁心,無面色蒼白,無寒戰、發熱,無骨痛,無關節疼痛,未接受任何治療。
病例討論
患者在體檢時意外發現有單純血小板減少,不伴任何出血症狀和不適。血小板減少的原因常見於以下三種:
  • 血小板生成障礙:如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巨幼細胞性貧血、骨髓纖維化、放射線損傷等。
  • 血小板破壞過多或消耗過多:如免疫性或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斑、系統性紅斑狼瘡、惡性淋巴 瘤、藥物過敏引起的血小板減少、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等。
  • 血小板分佈異常:如脾功能亢進。

追問病史,患者15年前患急性A型肝炎,經治療痊癒。8年前因胃潰瘍胃出血進行胃大部切除術。否認藥物及食物過敏史。無外傷史,無輸血史,無放射線、化學毒物接觸史。無特殊藥物服用史。吸煙20年,每日10支,無飲酒嗜好。已婚,育1子,妻子及兒子體健。否認家族類似疾病、遺傳病病史及傳染病病史。
10天前患者就診於血液科門診,複查血液常規示:WBC 5170/uL、Hb 14.5 gm%、PLT10千/Cumm,並行骨髓形態學檢查。5天前骨髓檢查報告:骨髓增生Ⅲ級,巨核細胞161個,顆粒巨核細胞155個,裸核巨核細胞6個,血小板單個散在可見,量少。骨髓報告:骨髓增生活躍,巨核細胞成熟障礙,血小板少。未進行任何治療,患者無不適。因此進一步診治住院觀察。
入院體檢:發育正常,神志清楚,全身皮膚無黃染、瘀點、瘀斑,黏膜無蒼白。淺表淋巴結無腫大。結膜無蒼白、充血、水腫,鞏膜無黃染。咽部無充血,雙側扁桃腺正常。胸骨無壓痛。雙肺呼吸音清。心率80次/分,未聞及病理性雜音。腹部平軟,正中上腹部可見一縱行手術瘢痕,肝脾肋下,移動性濁音陰性。脊柱四肢無畸形,雙下肢無腫。
實驗室檢查:血小板抗體正常,IgG,IgM,IgA均正常。血液常規:WBC 6260/uL、Hb 13.9 gm%、PLT 72千/Cumm;胸部X光片:肺氣腫。
患者血小板減少,應注意除外各種繼發性血小板減少症以及先天性血小板減少症,如急性感染性疾患、慢性肝臟疾病所致的脾功能亢進,藥物誘導的血小板減少,繼發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斑(系統性紅斑狼瘡、藥物性、惡性疾病等)。該患者通過血液塗片以及骨髓檢查可以排除白血病、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DS)、巨幼細胞性貧血、遺傳性血小板減少症等。同時應進行自身免疫性疾病篩選檢查以除外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行腹部超音波或CT檢查明確有無脾大,脾功能亢進。
患者無藥物及食物過敏史,無放射線、化學毒物接觸史。可排除放射線及藥物、毒物引起的血小板減少。骨髓檢查示骨髓增生Ⅲ級,巨核細胞161個,顆粒巨核細胞155個,查體肝脾無腫大,診斷首先考慮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斑(ITP)。
ITP是一種由於患者體內產生自體抗血小板抗體引起血小板破壞增多,從而導致週邊血中血小板持續減少的出血性疾病。可給予糖皮質激素以及r-球蛋白治療,監測血液常規的變化。如果治療效果不佳,對激素不敏感,可以加用免疫抑制劑。
入院後給予患者地塞米松以及r-球蛋白治療。同時進行完善檢查:血常規:WBC8610/uL、Hb 12.3 gm%、PLT 20千/Cumm;生化:丙氨酸轉氨脢(ALT) 62 IU/L,天冬氨酸轉氨脢(AST) 55 IU/L,白蛋白(ALB) 3.6 g/dL,總膽紅素(Tbil) 0.74 mg/d/L,直接膽紅素(Dbil) 0.2 mg/dL;血凝分析:凝血脢原時間(PT) 12.4 s;電解質:血鉀 4.36 mmol/L,血沉率11 mm/第1小時,B肝表面抗原陰性,抗-HCV陰性,抗-HIV陰性,梅毒試驗陰性。腹部超音波:膽囊多發結石,膽囊多發息肉,右肝囊腫。心電圖(ECG)大致正常。
經地塞米松及r-球蛋白治療8天後患者血小板無明顯上升,改用甲潑尼龍及r-球蛋白治療。入院18天患者血小板仍無上升,WBC 16240/uL考慮與糖皮質激素使用有關。
查血β2微球蛋白1500 μg/L;自體抗體陰性,免疫球蛋白正常,蛋白電泳ALB 4.7gm/dl (正常60%~71%),β 7.8% (8%~13%), γ 33.3% (9%~16%)。排除繼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斑。
入院第19天開始加用長春新堿3次,治療效果仍不明顯。入院第45天再次行骨髓檢查示:骨髓增生Ⅱ級,巨核細胞130個,產板巨核細胞24個,顆粒巨核細胞96個,裸核巨核細胞10個,可見小巨核細胞,血小板成小堆,散在分佈,量不少。骨髓報告:骨髓增生活躍,分類大致正常。
絕大多數ITP患者的血小板表面可檢測到免疫球蛋白(PAIg),PAIg最高可達正常的100倍,病情緩解時降至正常。但是該患者入院前化驗的血小板抗體IgG、IgA、IgM均正常,並且患者使用激素、丙種球蛋白和長春新堿後PLT均無上升,這些均不支持ITP的診斷,應尋找別的病因。
患者入院第45天再次行骨髓檢查示:骨髓增生活躍,分類大致正常,血小板量不少,並且同時的外周血塗片:血小板成小堆,散在分佈,量不少。這說明患者的血小板數目不少。根據檢驗室的意見,可能是血小板在體外的聚集引起的全自動血細胞計數儀讀數錯誤。應進一步用別的抗凝劑抗凝檢測血小板計數。如果為EDTA依賴性血小板減少症,不需要治療。
手工計數周邊血血小板為23.2千/Cumm。之後多次複查血小板,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管中血小板手工計數為23.7千/Cumm和26.9千/Cumm,並觀察到血小板互相聚集、堆積,發生衛星現象;EDTA抗凝管中血小板全自動血細胞計數儀檢測為22.2千/Cumm;枸櫞酸鉀抗凝管中血小板全自動血細胞計數儀檢測為248千/Cumm 和249 千/Cumm。至此,考慮該患者為EDTA依賴性血小板減少症(PTCP)。
最後診斷:EDTA依賴性血小板減少症。該病無需特殊治療,患者出院後無不適。

專家點評

通常血液常規檢查發現血小板減少是ITP的首要提示。該患者發病時多次檢測血小板計數,均低於正常,應該考慮到ITP的可能。但該患者卻沒有任何血小板減少的症狀,此時應首先注意檢測用什麼抗凝管,如為EDTA抗凝,則應經手工計數、血塗片檢查進一步證實,或換用其他抗凝劑(NaF、Heparin),以明確是否存在EDTA依賴的血小板聚集引起的假性血小板計數降低,之後要注意排除其他引起血小板減少的病因。本例患者僅檢驗血小板減少,骨髓巨核細胞分佈正常,凝血機制PT正常,沒有臨床出血現象,經檢驗診斷為EDTA依賴性血小板減少症,不需要治療。
EDTA依賴性血小板減少症是由於用EDTA作為抗凝劑的抗凝血在全自動血細胞計數儀上檢測時,發生假性血小板計數減少的現象。這種假性低血小板計數會導致臨床無故增加其他不必要的輔助檢查,甚至引起臨床誤診、誤治。因此,這種EDTA依賴性血小板減少症應該受到廣泛重視。假性血小板減少(PTCP)的臨床發生率約為0.09%~0.21%,其主要原因是由於EDTA作為抗凝劑誘導抗凝血中血小板互相聚集、堆積和發生衛星現象,致使全自動血細胞計數儀不能確認血小板而使血小板計數偏低。PTCP無任何病理、生理意義,也與特殊藥物使用無關。

經驗總結

對臨床上無任何出血症狀、出血和凝血時間正常而血小板計數明顯減少者,建議改用肝素或NaF數血小板,以免因EDTA所致的假性血小板減少而誤手術時機,或作一些不必要的針對血小板減少症的治療。

檢驗部門異常事件類型與人為錯誤原因分類:

前言
  一般而言,生化檢驗有三大目的:即健康檢查─篩選;確認疾病─診斷;及評估療效─偵測等三大目標。人體非常複雜,除了各器官間之交互作用外,也受體外因素影響。因此,除了疾病因素外,可能有許多其他的因素會影響生化檢查的結果。所以在判讀任何檢驗數據之前,首先必須對一些會影響檢驗結果的 因素加以了解,以免造成誤判,尤其是充分明瞭一些個人生物學上的變動,以及生理學上的不同,才能進一步判讀。除此之外,各生化實驗室使用不同的儀器、試藥、方法,即使同一檢體,在不同的實驗室也可能獲得不相同的結果,因此各實驗室應自行建立正常參考值,以便作為判讀的依據。所以,為了獲取正確的檢查結果,以達到臨床上之需求,所有醫療相關人員及受檢者必須了解可能影響生化檢驗結果之因素,這也是目前品質保證的目的之一。
品質保證
  品質保證涵蓋層面有二:分析上及非分析上之品管。分析上之品管著重於監測實驗室分析儀的精密度管理;而非分析上之品管則專注於分析前及分析後的品管。分析上之品管均由檢驗室專司其責;而非分析上之品管則與醫護人員及病人之合作有關。因此,本文主要強調非分析上之品管,即:身體上、生理狀態及採血步驟等因素影響生化檢驗結果之探討。每一個人均為不同的個體,在尚未測試之前,就已存在著可能影響生化檢驗結果之變數,因此,必須先考慮受檢者的年齡、性別、種族及其他相關因素所帶來的影響,才能解釋檢驗結果。現分述如下:
  年齡:
  於某些生化檢驗的參考值中存在著年齡因素之差異性。由於成長的關係,血清成份如:葡萄糖、尿素 氮、尿酸、肌酸干、膽固醇、脂質、無機磷、乳酸脫氫 酉每等隨年齡之增長而增加。又如:因活動力較少及飲食習慣改變,致使老年人之蛋白質量及酵素活性較年輕人低。
  性別:
  血液中某些化學成分,有顯著的性別差異,尤其在青春期到停經期之間。例如男性大於女性者,有蛋白質、尿酸、肌酸干、膽固醇、肌酸激酉每、鐵、~90勺-麩氨醯轉移酉每及轉氨酉每。女性多於男性者有:銅、雌性激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故凡屬以上各項檢查,均應分別使用分群的參考值。
  飲食:
  一般而言,大部分的生化檢查受飲食之影響不大。但碳水化合物及酯質代謝,則影響較大。另外,如 維生素及鐵質等,其受飲食因素之影響較臨床病因之影響較大。飲食之影響除造成脂血症,會干擾比色的準確度外,飯後使血中濃度增加的項目有:脂肪(三酸甘油脂)、葡萄糖。引起血中濃度減少者有:磷、游離脂肪酸。
  藥劑:
  大家皆知藥劑會影響生化檢查結果。如:口服避孕藥會影響凝固因子,同時改變甲狀腺機能,導致甲狀腺激素及結合甲狀腺球蛋白假陽性之上升。因此,為 了解釋不正常的檢驗結果,一份詳實的病歷是必要的。
  運動:
  運動量,特別是採血前之運動量通常會影響實驗室之結果。如:葡萄糖耐性實驗,球蛋白、肌酸激酉每及酯蛋白等。
  懷孕:
  在懷孕期間,孕婦本身所產生的激素或其量與一般非懷孕婦女不同,導致血液中分析物的含量變化。如:雌性素等,因其量之逐漸升高,會抑制胰島素,在某些孕婦甚至會導致懷孕期糖尿病的發生。除此之外,懷孕也常會造成體內某些微量元素的濃度下降。以及鹼性磷酸酉每與α-胎兒蛋白的增加。
  體重:
  越來越多的文獻報導體重影響生化檢驗結果。如:尿酸及女性激素隨體重之增加而上昇,至於男性激素及甲狀腺激素則隨體重之增加而下降。
  日內變動:
  有些血液成分,同一個人在同一天受檢,有相當大的差異性。例如:鐵、皮質醇、脂肪、葡萄糖等。另外女性激素會隨生理週期之循環發生週期性之變化,所以其值之判讀也隨週期之變化而不同。
  生活方式(個人習慣):
    喝酒:
    持續性的喝酒會影響血中γ-麩氨醯轉移酉每的活性。
    喝咖啡:
    咖啡因會刺激腎上腺髓質,使腎上腺髓質激素排泄增加,膽固醇降低,三酸甘油脂增高。另外飲用含有咖啡因的飲料會抑制c-AMP轉變成5'-AMP,使得c-AMP在體內濃度增加,因此促使脂質分解代謝增進,所以血液中游離型脂肪酸濃度大增,由於游離型脂肪酸會取代白蛋白與藥物或激素結合,因而造成其值的估計錯誤。同時因為游離型脂肪酸也會導致血液酸鹼度下降,而影響游離型分子類之濃度變化而高估。
    吸煙:
    長期的吸煙會增加血中血紅素的濃度、紅血球及白血球的計數。另外吸煙者血中的鎘含量增加,也可作為健康的非吸煙者及吸煙者之參考。同時抽煙者血中的癌胚胎抗原較不抽煙者為高。
  採血時影響生化檢驗結果之因素:
    採血姿勢:
    姿勢長期躺臥、直立或姿勢改變者,對生化測定是有所影響。仰臥造成血液容積增加約10-15%,故血中的濃度相對降低。但是,血液中分子量低於5,000的成份通常不受姿勢的影響。因此抽血時的姿勢如果沒有標準化,會產生分析前的誤差,因此建議先讓病人靜坐十分鐘之後再採血,如此即可消除姿勢導致之誤差。
    止血帶使用時間:
    如果止血帶束縛時間太長,引起血液滯積,則會影響血中生化濃度發生變化,因此理想作法乃於針頭進入靜脈後,即鬆綁止血帶。
    注射藥劑:
    一般將於靜脈注射之相反手臂採血為原則,以免所注射之藥劑影響檢驗結果。
    運動:
    採血前一晚及採血前儘量不要做劇烈運動,以免影響生化檢驗結果。
    採血時間:
    血液生化數值有時會有日間變異性,因此最好採血時間固定,特別是需定期採血以評估其療效者。
總而言之,影響生化檢驗結果之因素繁多,必須對其了解且貫徹實行,方能達到正確檢驗之目的。
高醫附設醫院生化檢驗室 蔡麗玉教授

  1. 所有因食物影響而引起的不適反應,都是屬於免疫(過敏)反應嗎?
    • 食物過敏及食物不耐症(Food Intolerance)皆是”食物不適反應”(Adverse Reaction To Food, ARF)的一種,ARF乃是意指人體對食物產生的不正常反應。食物過敏通常是藉由IgE所引起的,或是藉由其他種類的免疫球蛋白以及淋巴球的參與。食物不適反應及其他的ARF反應,皆與免疫系統無關,可能是酵素缺乏或藥物等因素造成。
    • 由於引起類似食物過敏的”食物不適反應”因素相當多,這些經過敏檢測應屬陰性結果,但是在皮膚試驗(Skin Test)上卻往往出現偽陽性反應。
    • Histamine、Tyrmaine、Serotonin、Phenylethylamine以及Isoamylamine等血管活化胺,皆能直接或間接影響血管系統。Histamine能引起包括頭痛、腹痛、下痢及出疹等症狀。Tyramine與Phenylethylamine則能引起偏頭痛。
  2. 食物過敏和花粉熱之間,有交叉反應(Cross-Reactivity)存在的可能性嗎?
    • 交叉反應似乎存在於相關種類的種子與花粉間,例如榛果果實與白樺花粉、小麥穀粒與牧草花粉(Timothy)。
  3. 食物間有交叉反應(Cross-Reactivity)的存在嗎?
    • 若過敏病患對某種食物過敏,則其通常也對同一生物族群的相似食物過敏。食物中包含許多過敏原,過敏病患則是對其中一種或某一群產生過敏作用。進一步來說,即使病患沒有機會在臨床上發現其中的關連性,A食物與B食物間亦可能擁有相同的過敏原。目前在文獻報告中可看到許多例子,例蘋果與白樺花粉間就是一例。雖然如此,並非所有的蘋果過敏病患皆對白樺花粉過敏。由於食物交叉反應是實際存在的,故從臨床症狀、過敏檢驗,適時減少某些食物的進食,將有助於病患症狀的改善。
  4. 何謂隱藏性過敏原(Hidden Allergens)?
    • 對孩童及青少年來說,提醒其”隱藏性過敏原”的存在是很重要的。過敏原在許多食物中並不易被看見或瞭解,尤其在食物經加工製造後。具有過敏疾病的孩童及青少年往往忽視食物過敏原所能帶給他(她)們的傷害。教育過敏病患留意及瞭解食物包裝中的成分是必須的,然不幸的是,目前市面上的食品包裝往往標示不清,不然就是標示不全。而因為食物標示往往不足,教導過敏病患在處理自身急性、非預期的發作就顯得格外重要。花生、堅果、牛奶、蛋及海鮮等都是最常引起非預期過敏反應的過敏原。
  5. 只要有類似過敏的症狀,都可以用UniCAP測出嗎?
    • 舉凡因IgE為中界引起的過敏反應,都可以用UniCAPR測出,少部分的特異性IgA及IgG也可檢測。目前已有超過500種以上的過敏原可被單獨或組合成套做檢測。

當一個臨床醫師告訴你,他的臨床診斷與檢驗結果不符時你怎麼辦?是檢驗結果錯誤? 臨床判斷不對 ? 或是因為有〝可〞或〝不可〞避免的特殊因素需要考慮 ?

這個問題很複雜且需花很多功夫去探討。要解決這問題需要具備個別疾病之生理病理知識,並了解檢驗技術中影響一般及特定項目之因素。一般的實驗室人員僅能有良好的品管並排除干擾因素,把檢驗做得完美無缺。醫檢師還需要有深入的基礎與臨床醫學知識,幫助臨床醫師解決問題。

當遇到測定結果與臨床判斷不符時需往三個方向探索:
1、檢体取得的適當性
2、檢測原理、步驟與干擾因素
3、疾病的特性、變異性、及與測定方法的關係。

分別敘述如下:

1、檢体取得的適當性:
  1).採血前病人之準備:
    (a) 禁食與否? 如:AC、Cholesterol、Triglyceride、Gastrin、Insulin、C-peptide、 GH、PTH 、Calcitonin、IGF1 等檢查需禁食
    (b) 姿勢 ? 如Aldosterone、Renin等
    (c) 停藥 ? 服藥中 ? 如測定Aldosterone 、Cortisol等
    (d) 是否已解除壓力 ? 如DHEA-S等
  2).Stress、Activity、and Posture:
    如Cortisol/ACTH、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Androstenedione 、Catecholamines 、Prolactin、GH等需考慮。
  3).採血時間:
    如Cortisol/ACTH、Gonadral hormones、HGH、Prolactin、 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等需注意時間。很多內分泌激素有晝夜分泌規律。
  4).懷孕:
    如Thyroid hormones、Cortisol、Aldosterone、CA-125、HCG等
  5).檢体:
    (a) 需使用plasma:ACTH、Renin activity、PTH、ADH等
    (b) Plasma should be collected on ice water, deliver immediately, cold spin then freeze at -20℃after separation.
2、測定原理與干擾因素
  1).敏感度與特異性:以商用kit操作時可由說明書取得,需注意 :
    (a) Standard curve之working range(有用的測定範圍值):標準線的兩端即極低與極高值是較不 準確的。Compititive binding assay之working range窄,大於特定值無法區分。Hook effect而致降低預期值,或將陽性值誤判為陰性、如AFP、HCG等。此時需將檢体稀釋後再操作。
    (b) 服用藥物時需知道為何藥,是否會有交叉反應而被測定系統測到,使結果值偏高。
  2).精確性(precision)與正常值:
    (a) 探討測定系統之intraassay與interassay之correlation variation (C.V.值)
    (b) 每個實驗室必需建立自己的正常值範圍,為臨床判讀的參考。
3、血清(漿)內干擾物質的影響:
  1).非激素因素:
    抗凝劑、膽紅素(bilirubin)、高血脂、溶血、蛋白及免疫球蛋白等。
  2).激素因素:
    (a) 激素異構物( heterogeneity of hormone) 例如Intact PTH、 C-terminal PTH、與N-terminal PTH。
    (b) 生物活性不同但因構造相似而有交叉反應,例如TSH、LH、FSH、HCG。
  評估是否受到干擾物的影響可做檢体稀釋試驗(或謂平行parallelism試驗 )。
4、疾病的生理病理與檢驗方法的關係:
  需了解檢驗方法並具備基礎及臨床醫學知識。以下利用血清甲狀腺功能檢查來說明: 有一些正常人或非甲狀腺疾病的病人,他們的甲狀腺功能實質上是正常,但檢驗結果卻有變化,而有些甲狀腺高或低能症病人,驗出結果卻與一般此類病人有異,而影響正確診斷。臨床上常發生於:
  1) 甲狀腺功能正常但有全身性疾病時,稱Nonthyroidal illness(NTI)、Sick euthyroid syndrome、Low T3 syndrome。
  2) 藥物影響。
  3) 家族不良白蛋白高四碘甲狀腺素血症,Familial dysalbuminemic hyperthyroidism、Familial euthyroid T4 excess。
  4) 血液內有甲狀腺激素自体抗体,Autoantibodies against thyroid hormones。
  5) 先天性甲狀腺結合球蛋白過多或缺乏,congenital TBG excess or deficiency。 目前診斷甲狀腺疾病的第一線血清功能檢查以FT4及高敏感度TSH為主。測定血清中FT4理論上是最能反應甲狀腺功能的檢查,如果能直接測定是最理想的檢驗方法,近二十年來有非常多的文獻報告,欲利用它來鑑別診斷NTI病人,在測定技術上也一直力求改進,但至目前尚無法有效突破,原因有三:(1) FT4在血清內的量非常低,需要非常敏感的方法。(2) 測定過程裡需避免影響到T4與FT4之平衡。(3)一些病人血清裡,尤其NTI病人,含有抑制物質及干擾物質,會使測量失效(invalid)。 目前FT4有下列測定方法:
    (1) 直接法:
      操作時先將游離與結合型T4利用物理方法分開,如equilibrium dialysis或ultrafiltration, 再用RIA測定。此法測定出的結果可謂〝標準參考值〞。因技術困難費時又昂貴,目前臨床實驗室較少使用。
    (2) 間接法:分以下三種
      (A)Index method :
        常用free T4 index(FTI). FTI = T4 x T3 uptake
      (B)Two-step immunoassay:
        利用結合在固相物上的抗体將FT4吸住瘁取,再利用RIA測定。
      (C)Analog immunoassay:
        利用T4 analog當標記物,理論上這些標記物會與抗体結合,不會與血清裡的結合蛋白(binding protein)結合,應用於正常人,高能症,低能症,及血清中TBG濃度稍有變化的懷孕病人或口服黃体激素的病人是最佳選擇方法。因操作簡單省時又方便,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但是實際上許多研究發現T4 analog會與prealbumin及albumin結合,因此測定結果的正確性有爭議,臨床應用仍有些問題,尤其對幾種異常生理或病理的人,包括NTI,診斷易見弱點。
 
● NTI病人血清RIA測定結果可能有兩種形式: (↓降低 、↑升高 、→正常)
  T 3  T4  FT4  rT3  FTI  TSH
  ↓  →  →↑  ↑  →   →↑
  ↓  ↓  →↓  ↑  → ↓ ↓→
● 藥物影響的因素有:
  1. Caused by alterations in binding protein:estrogen、Opiates、Androgen。
  2. Caused by competition for binding protein:salicylate、heparin、fenclofenac、phenylbutazone。
  3. Caused by enzyme induction - enhancing the activity of iodothyronine metabolizing enzymes:rifampicin 、phenobarbital。
  4. Caused by inhibition of the conversion of T4 to T3:propranolol、glucocorticoid、contrast media、amiodarone。
  5. Caused by inhibition of thyroid function:iodide。
  6. Caused by alteration in the TSH secretory mechanism:metoclopramide、dopamine、 D-thyroxine。
● 家族不良白蛋白高四碘甲狀腺素血症:(以放射免疫方法為例)
  (A) 會導致錯誤判斷的檢驗方法及結果
    (1) T4 (2) FTI (3) T4-TBG ratio (4)利用analog方法測得的FT4值。
  (B) 有效判斷的檢驗方法及結果
    (1) T3 (2) FT3 (3) TRH test (4)利用equilibrium dialysis或two-step法測得的FT4。
● 血液內有甲狀腺激素自体抗体
  (A) RIA使用liquid phase單抗体法時,測得T4 (或T3)值降低。
  (B) RIA使用liquid phase雙抗体法或solid phase法時,測得T4(或T3)值增高。
● 先天性甲狀腺結合蛋白過多或缺乏
  利用equilibrium dialysis method測得FT4正常,analog method FT4不正常。

A、 抗凝固劑與血液的比例不對,如ESR正確的抗凝固劑:血量比例為1:4、PT正確的抗凝固劑 :血量比例為1:9。比例不對會造成檢驗報告值偏低或偏高。
B、 血液檢查採血後未及時與抗凝固劑混合均勻,造成血液凝結。血液檢驗報告值偏低或偏高
C、 採血試管使用錯誤,例如生化檢查的抗凝固劑污染。
 
1). CBC紫蓋採血管(含K2-EDTA)造成K上升、Ca下降。原因:K使血清檢驗值假性增加,EDTA會與Ca結合,血清檢驗值假性降低。
2). Sugar灰蓋採血管(含NaF)造成Na上升。原因:Na的汙染使血清檢驗值假性增加。
D、 點滴輸入同側手臂抽血,造成輸液混入檢體。
E、 葡萄糖液─使Sugar上升,其他項目因稀釋而下降。
F、 生理食鹽水─Na,Cl會趨於正常,其他項目因稀釋而下降;但Half saline時,Na,Cl會下 降,但其他項目因稀釋而下降。
G、 KCl造成K上升。
H、 檢體溶血造成K假性上升、血球數目及血色素假性下降。
 
常見檢體溶血原因:
1). 採血針頭太小
2). 血液未沿採檢試管壁注入
3). 血液注入採檢試管速度太快
4). 採檢試管劇烈搖晃
5). 特殊病患檢體

  • 有些抽血檢驗項目因會受到飲食後干擾結果而影響判讀,所以會要求病患空腹抽血。
  • 常見要求空腹抽血的檢驗項目如下:

    檢項目名稱

    空腹時間

    C13 Urea breath test

    2小時以上

    Cholesterol相關項目

    8小時以上

    GLU(AC)

    8小時以上

    GTT

    8小時

    Homocysteine

    12小時以上/抽血後10鐘內以冰水送檢

    Lipoprotein electrophoresis

    8小時以上

    Pyruvate

    8小時以上

    Serum Iron & TIBC

    8小時以上並於早上採檢

    Triglyceride

    12小時以上

    Platelet aggregation test

    8小時以上

δ-ALA、Ammonia、Blood gas、CK、CO-Oximeter panel、ACTH、Homocysteine、Lactate、Pyruvate

  • 危險值通知標準主要是參考醫學中心所訂定依各專科醫師討論,依病患疾病別、性別、年齡層、服藥狀況…訂立。無論如何訂立,危險值的即時通知,使醫護人員能及時處置可能危及生命的病患,提升了對病人照護的品質。
  • 關於危險值主動通知其他事項請參見危險值主動通知項目及通知步驟。

  • 由於本單位檢驗項目有數百項之多,技術人員要都知道的確是不容易。而且許多特殊檢查分佈在各專科,例如胃腸肝膽科、神經內科、風濕過敏免疫科…,所以常會有此詢問電話
  • 本單位查詢電話:07-3890011
  • 本單位所有檢驗項目請見各檢驗項目介紹
  • 此外,本單位網址: http://www.lezen.com.tw/data3.aspx 可查到本單位所有檢查項目

  • 請參見各組作業與連絡電話,先以電話連絡。
  • 因考慮病患須重覆(抽血)採檢,原則上可以補單加做,但本單位仍須考量檢體是否可以加做 ,其中包括:
    • 此採檢試管是否適用於加做的檢驗項目。
    • 檢體量還夠不夠。
    • 檢體放置的時間長短、溫度高低等是否會影響加做之檢驗項目的結果。
    • 檢體在上次操作過程中無法確定是否已被稀釋或污染。
  • 請儘速開立醫囑單或手寫「補單」,送至本單位存查。
  • 本單位在檢查過程中如發現有任何異常,如檢體不足或懷疑檢體已遭到污染,會立即通知負責醫護人員或送檢單位,做相關處理。

常見的原因如下:
  • 檢體未及時送至實驗室。
  • 醫囑單與檢體雙方都找不到,人為疏失。
  • 檢驗報告異常例如溶血、抗凝固劑污染,已通知上一班醫護人員補檢體。
  • 甲病人檢體誤用乙病人標籤、醫囑單。
  • 檢驗儀器正常但檢驗報告超乎異常,重新檢驗中。
  • 本單位收件人員將以手工開立的檢驗單,將患者姓名或單位填錯。
  • 本單位檢驗儀器故障搶修中。
  • 本單位全面性電腦系統升級、整檔或當機,致使無法收件核發。
電腦找不到重要的檢驗報告,的確對送檢單位之醫護人員、病患雙方造成困擾,只要您一發現已超過時間仍無檢驗報告,請立刻撥電話與我們連絡,共同來找出問題及時處理。

  • 申請單重複 (Duplicate order)﹕一個標本卻有兩張相同之申請單。
  • 檢體不足(Insufficient specimen)﹕檢體量不足檢驗所需。
  • 標本未貼標籤 (Unlabeled specimen )﹕標本容器外未註明病人姓名、病歷號或病床號。
  • 遲送(Delayed)﹕送檢標本非新鮮之標本。
  • 有檢驗單無標本 ( specimen not received) :有檢驗單無標本。
  • 標示錯誤 (mislabeled specimen) :檢驗單上姓名、編號與標本容器上之標示不符。
  • 無檢體 (empty container):標本容器內無檢體。
  • 容器錯誤 (Improper container)﹕使用錯誤容器收集檢體。
  • 標本錯誤 (Improper specimen)﹕送檢標本種類與檢驗單不合。
  • 儲存不當 (Improper storage)﹕送檢標本以不當方法儲存。
  • 收集不當 ( Improper collection)﹕標本收集不當。
  • 標本離心時破裂 ( Tube broken during centrifugation):標本離心時破裂。
  • 標本傳送時破裂 ( Sample broken during transportation): 標本傳送時破裂。
  • 污染 (Contamination)﹕標本受到其他非檢驗所需之外來物(如:糞便、使用不潔便盆、自來水…等等)污染。
  • 凝固 (specimen Clotted ):標本凝固。
  • 溶血 (specimen Hemolysis ):標本溶血。
  • 無標本 (No Sample ) :只收到申請單而無標本。

一、請說明尿液品管out時如何處理?
 
  • 答:紀錄下所有發生的問題及解決方法,並填寫品管異常處理表。
  • 操作不當:可能為人為因素所造成,可重新上機;control如有落於range則可上機操作檢體。
  • 原因:
    • strip未完全沾取control
    • 沾取時間過長
    • 沾錯不同level control 等等……
二、Urine control problem:
 
  • 原因:
    • Out date:control超過expiate date
    • Storage:保存不當(暴露於室溫中超過3小時或保存溫度不適當)
    • Lot改變:當control lot改變control range會有變化
    • 有污染現象:泡製時遭受污染導致control out
  • 解決:找出原因並重新泡製control,若control in則檢體可上機
三、Urine strip problem:
 
  • 原因:
    • strip過期
    • 試紙潮解變質
    • 試紙曝光過久
    • 試紙lot改變
  • 解決:開新的urine strip若control in則將舊strip丟棄,使用新strip上機,如為舊lot problem則向廠商反應。
四、機台problem:
 
  • 原因:
    • 校正超過時間
    • 機台傳送板過髒
    • 機械問題
    • 電路板問題
  • 解決:從新校正或做機台保養,刷洗傳送板或關機重開;如以上接無法解決則通知廠商來進行維修。
五、請說明尿液久至後造成的干擾及如何處理?
 
  • 答:
    • PH↑原因:因bacteria將urea分解為ammonia造成PH↑
    • Nitrite↑原因:因bacteria reduction Nitrate to Nitrite
    • Bacteria↑原因:因bacteria增生繁殖所造成
    • Turbidity↑原因:因bacteria增生及Amorphous沉澱
    • Color change原因:bilirubin及urobilinogen下降
    • Glucose↓原因:glycolysis及bacteria利用
    • Kenton↓原因:ketone蒸發於air
    • Bilirubin↓原因:曝光過久
    • Urobilinogen↓原因:oxidation to urobin
    • Cell及cast↓原因:久置後cell及cast lysis
  • 解決方法:告知醫師並了解發生原因,將原單點取異常原因,並請之從新送檢,並在一小時內送至檢驗室,收到檢體因儘速操作,並在comment打上Redrawn sample並通知醫師重送之報告!
六、請說明尿液檢查OB干擾因子及如何處理?
 
  • 答:造成urine檢查OB干擾因子說明如下:
    • 造成OB F(+)因子:
      • 強oxidizing detergent:尿液污染到一些強氧化性清潔劑 。
      • Peroxidase:某些bacteria產生peroxidase;有些vegetable peroxidase 。
      • M.C.污染:M.C. blood污染到urine 。
      • Myoglobin
    • 造成OB F(-)因子:
      • reducing agent還原性物質。
      • Ex:Ascorbic acid(Vitamin C)>25mg/dl。
      • 某些藥物如Tetracycline,高血壓藥(Captopril)。
      • 高比重urine(比重>1.020)。
      • 高protein(>500mg/dl)。
      • 低PH(PH<5)。
  • 原因:使RBC溶解度變低而使OB F(-)。
  • 技術問題:未mix尿液,只沾取上清液測試。
  • 解決:告知醫師造成urine sediment及urine strip OB兩者不合的原因,並解釋造成OB干擾因子有哪些,請之排除可能發生的原因後,重新採檢才不會造成判讀上困擾。
七、請說明尿液檢查bilirubin ,protein,urobilinogen,之confirm-test?
 
  • 答:某些用藥病人尿液成現深紅色或深褐色會干擾試紙呈色反應的判讀則必須以confirm-test來確認之!
    • bilirubin----Smith iodine
      取5 ml urine沿管壁加入Smith iodine,若液面交接處出現綠環表示有bilirubin。
    • protine----SSA
      取5 ml urine加3-4滴20﹪sulfosalicylic acid,混和均勻,由混濁程度判別是否含有protein及其多寡。
    • urobilinogen----Ehrlich’s test
      取5 ml urine加0.5-1.0 ml Ehrlich’s reagent混和均勻靜置10 min若出現櫻桃紅表示有urobilinogen(正常應為粉紅色)。
八、如何執行尿液沉渣品管及注意事項?
 
  • 答:尿液沉渣品管及注意事項:
    • 品管液泡製:將品管液由冰箱拿出,並在登記表上登記品管液lot,回溫15分鐘後,加入60ml dist water,靜置10-15分鐘後,以rooter轉15分鐘靜置備用。
    • 執行標準操作步驟:
      • 尿液體積:12 ml
      • 離心時間:5 min
      • 離心速度:1500 rpm
    • 到掉上清液,留下sediment,並以專用slide來計數sediment數量,並登記於品管表上。
    • 尿液沉渣品管報告核發標準,依manual為準:
      • RBC,WBC,Epithelial cell,Normal crystal以400/HPF觀察10視野,以平均值發報告。
      • Cast,Abnormal crystal以100/HPF觀察10視野,以平均值發報告。
      • Bacteria,Yeast,Fungi,Mucus ect.用400/HPF半定量依分布密度以價數表示之:1~4+。
      • Spermatozoa,Trichomonas則以(+)表示。
    • 觀察品管表Data是否有落於Range,如有out則重新test,並找出原因及填寫品管異常處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