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反應的形成和年齡是息息相關的,此種現象可稱為”過敏進行式”(Allergy March)。這通常指的是和IgE有關的特異性過敏反應(Atopic Immune Responses),反應一旦被激發之後,便會依循Allergy March這個現象發展下去。過敏性疾病的症狀及致敏物(Allergens)會隨著年齡不同而改變。在嬰幼兒時期,食物過敏原是較為常見。三歲之後便漸漸以吸入性過敏原為主。新的致敏物有可能是因暴露在高濃度過敏原環境下所造成的,或是完全是一個新的致敏物。然而在之前,免疫系統則是呈現較不活躍的狀態。

是的,這是有可能的。有的人可能在早期就出現過敏症狀,之後症狀一輩子都持續存在。但有的人可能在較年長時才出現過敏症狀,這可能是因為接觸到新的過敏原,或接觸到的過敏原量變大了。

在患有異位性皮膚炎的兒童中,有將近30﹪的人是對食物過敏,成人的比例較少。

遺傳(基因)決定了一個人的敏感度如何,以及有多少的IgE會被表現出來而呈現臨床症狀。對幼童而言,若父母雙方皆是過敏體質,且擁有相同過敏症狀的話,幼童成為過敏兒的機會高達70﹪。

食物過敏及食物不耐症(Food Intolerance)皆是”食物不適反應”(Adverse Reaction To Food, ARF)的一種,ARF乃是意指人體對食物產生的不正常反應。食物過敏通常是藉由IgE所引起的,或是藉由其他種類的免疫球蛋白以及淋巴球的參與。食物不耐症及其他的ARF反應,皆與免疫系統無關,可能是酵素缺乏或藥物等因素造成。

幼兒通常在年紀稍長之後可以擺脫掉牛奶和蛋白此兩種致敏物,但對堅果類食物及魚類的過敏可能要再持續幾年。在年紀更大一點後,雖然已擺脫食物致敏物,但已開始對吸入性過敏原有反應了。

早期的、細心的、控制良好的避免過敏原,是可以減輕過敏性疾病的臨床症狀。在高危險群的過敏兒,若其父母亦是特異性體質的話,應避免餵食母乳及吸煙。

“過敏”原本是指”狀態改變”,並沒有特別限定為何種免疫反應。最近幾年才把Allergy定義為”第一型過度免疫反應(Type I Hypersenstivity)”。
過度敏感反應(Hypersenstivity)分成4型:
  • Type I 特異性過敏反應(Atopic Allergy),是藉由IgE抗體所形成的。當個體接觸到過敏原時會立即產生過敏反應。常見的過敏原有貓狗的皮毛、樹草的花粉、塵、黴菌等。
  • Type II 此反應是指抗體(IgM、IgG)會和黏在細胞表面上的抗原結合,活化補體反應,而使得目標細胞溶解。如藥物及輸血反應皆屬此類。
  • Type III 在血液中的IgG抗體和抗原結合形成抗原抗體複合物,活化了整個補體系統,造成組織破壞。
  • Type IV 又稱為延遲性過度免疫反應(Delayed Hypersenstivity)。此反應並非由單一抗體所引起,而是由淋巴球造成的。通常是淋巴球接觸到抗原之後產生細胞毒殺作用,使組織遭受破壞。如接觸性皮膚炎、器官移植排斥反應。

因遺傳造成的過敏體質。此種體質在接觸到環境中的過敏原後,會產生IgE,造成過敏反應。

細胞會大量釋出物質,如血管擴張因子(Vasoactive Substances)、支氣管收縮因子(Bronchoconstrictive Substances)等,造成許多不同且立即性的過敏症狀。這種全身系統性的反應,常有致死的危險。這通常要暴露在致敏環境一段時間後,系統被致敏才會產生臨床症狀。

它又稱為第四型過度免疫反應或延遲型過度免疫反應,這種免疫反應和其他三型不同的是經由淋巴球引起,而非抗體。這是一種淋巴球與組織抗原及附著於細胞上的小分子之間的特異性反應造成組織受傷。典型的例子如陽性結核菌素反應、由鎳、鉻引起之異位性皮膚炎和移植的排斥性反應。

在被致敏的病人身體中,IgE和肥大細胞及抗原結合在一起,使肥大細胞產生去顆粒作用,分泌出發炎反應物質如組織胺等,進而促使過敏反應的形成。當人體暴露於過敏原環境下,產生致敏作用並開始發炎反應,此現象便是過敏反應。

當人體接觸到過敏原時,使得免疫系統對過敏原產生反應,產生了專一性對抗此過敏原的IgE在身體中循環著,此種反應便稱之為”致敏化”。當一個被”致敏化”的個體再度接觸到過敏原時,便會開始有過敏反應的發生。

“過度免疫反應”乃是意指敏感度的增加,而”過敏”原意是指狀態改變,並沒有特別強調是哪一型的免疫反應。而現今所指的”過敏反應”則是單指第一型的過度免疫反應(也就是IgE居間的過敏反應)。

在成人族群中,藥物副作用的發生率約15%。可影響藥物過敏的代謝機制相當多,而第一型免疫反應(IgE居間的過敏反應)的藥物過敏相較於其他常見過敏原例花粉、寵物,其發生率明顯低很多。Penicillin(盤尼西林)的過敏發生率為服用者中約1000人發生1人,藥物治療則約為0.7至10%。

世界人口分佈中,約35%族群出現過敏症狀,不過症狀出現次數則有國家與區域間的差別。

氣喘盛行率有國家與區域間的差異,例在芬蘭兒童氣喘盛行率為2.5%,而在英國兒童氣喘盛行率則超過10%。

“食物副作用”泛指食物引起的不正常反應。食物過敏包括IgE居間的第一型免疫反應,以及其他非IgE居間的免疫反應(通常與其他免疫球蛋白或淋巴細胞有關)。

遺傳(基因)決定了一個人的敏感度如何,以及有多少的IgE會被表現出來而呈現臨床症狀。在各個病患個體間,致敏化、炎症反應以及組織的刺激,都會因接觸過敏原量的不同而造成不同程度的反應。

接觸皮膚炎並非由抗體居間反應,而是由淋巴細胞居間反應。以皮膚試驗為例,將致敏的過敏原接觸皮膚後,48小時內病患並沒有症狀,而在72小時後始有反應產生。此種免疫反應亦稱為遲發型過度免疫反應(Delayed Hypersensitivity)。

食物過敏及食物不耐症(Food Intolerance)皆是”食物不適反應”(Adverse Reaction To Food, ARF)的一種,ARF乃是意指人體對食物產生的不正常反應。食物過敏通常是藉由IgE所引起的,或是藉由其他種類的免疫球蛋白以及淋巴球的參與。食物不適反應及其他的ARF反應,皆與免疫系統無關,可能是酵素缺乏或藥物等因素造成。
由於引起類似食物過敏的”食物不適反應”因素相當多,這些經過敏檢測應屬陰性結果,但是在皮膚試驗(Skin Test)上卻往往出現偽陽性反應。
Histamine、Tyrmaine、Serotonin、Phenylethylamine以及Isoamylamine等血管活化胺,皆能直接或間接影響血管系統。Histamine能引起包括頭痛、腹痛、下痢及出疹等症狀。Tyramine與Phenylethylamine則能引起偏頭痛。

交叉反應似乎存在於相關種類的種子與花粉間,例如榛果果實與白樺花粉、小麥穀粒與牧草花粉(Timothy)。

若過敏病患對某種食物過敏,則其通常也對同一生物族群的相似食物過敏。食物中包含許多過敏原,過敏病患則是對其中一種或某一群產生過敏作用。進一步來說,即使病患沒有機會在臨床上發現其中的關連性,A食物與B食物間亦可能擁有相同的過敏原。目前在文獻報告中可看到許多例子,例蘋果與白樺花粉間就是一例。雖然如此,並非所有的蘋果過敏病患皆對白樺花粉過敏。由於食物交叉反應是實際存在的,故從臨床症狀、過敏檢驗,適時減少某些食物的進食,將有助於病患症狀的改善。

對孩童及青少年來說,提醒其”隱藏性過敏原”的存在是很重要的。過敏原在許多食物中並不易被看見或瞭解,尤其在食物經加工製造後。具有過敏疾病的孩童及青少年往往忽視食物過敏原所能帶給他(她)們的傷害。教育過敏病患留意及瞭解食物包裝中的成分是必須的,然不幸的是,目前市面上的食品包裝往往標示不清,不然就是標示不全。而因為食物標示往往不足,教導過敏病患在處理自身急性、非預期的發作就顯得格外重要。花生、堅果、牛奶、蛋及海鮮等都是最常引起非預期過敏反應的過敏原。

舉凡因IgE為中界引起的過敏反應,都可以用UniCAPR測出,少部分的特異性IgA及IgG也可檢測。目前已有超過500種以上的過敏原可被單獨或組合成套做檢測。